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在现代艺术教育当中,陶艺课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习陶艺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思维。而陶瓷文化,作为中国的国学之一,自古以来就融入在国人的血脉之中,抱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陶瓷知识的期望,也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泥土的气息,并发挥无穷的想象力。而作为河北四大名窑、具有一千四百年烧造历史的井陉窑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享誉陶瓷界。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井陉窑的非遗文化,井陉窑文化研究会与石家庄栗胜路小学,联合举办了陶瓷公益进校园活动。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入碧霄”。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花果飘香;红叶流丹,竹翠菊黄。井陉窑文化研究会一行成员走进繁华地带、整洁美丽的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校园,与该校老师以及孩子们共同开展陶艺研学活动。
“玩泥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动手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挥独一无二的灵感和想象力感受泥土与创作的魅力,此次陶艺活动由河北井陉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具有近四十年美术教学经验的许力扬老师主讲并示范指导。
许老师首先讲解了石家庄区域内唯一一座古瓷窑井陉窑的基本情况后,接着便向在座的学生讲解示范了陶泥的特性,以及陶器手工制作基础——工艺盘条盘筑成型的制作方法。
当许老师把陶泥带入课堂时,孩子们无一例外地都发出各种各样的“惊呼”:“哇,可以玩陶泥了耶”!“原来陶泥是这个样子的”!“是湿湿的、软软的感觉”!“啊,我的手上都是陶泥了”!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陶土湿润柔软,陶艺的学习使学生感到亲近、放松。
泥条滚动,高低盘转,学生们用“揪、搓、拍、捏、按”的手法一点一点完善自己的作品,陶艺无拘无束、身体自由活动,泥土多变的特性是孩子们释放自我阐述童真的一种手段,学生们认真的模样足以看出他们对陶泥的热情,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既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即学习了井陉窑的历史与产品特点等传统文化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对陶文化与陶艺制作的兴趣。最终完成作品的一刹那,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童真、开心的笑容。
这次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次生动的陶艺之旅,整个陶艺创作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创作的激情,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到每一块陶土中,每一次制作都是一次独特的心灵体验,他们作品将成为他们人生当中宝贵的回忆,也将在未来继续传承陶艺的火种,燃烧艺术的激情。
今后,井陉窑文化研究会将在此活动的基础上,以传帮带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到陶瓷技艺、了解“井陉窑陶瓷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们在陶艺的世界里探索无穷可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井陉窑文化研究会期待着看到这些小小陶艺家在未来继续绽放光彩,用陶艺传承和创新的魔法,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